浅析系统思维与人才培养+ 查看更多
浅析系统思维与人才培养
+ 查看更多
发布日期:2019-05-24 16:46
浏览次数:221
分类:科实观点
分享到:
大家或多或少的听过发散思维、结构思维(也称结构化思维)、创新思维、逆向思维、逻辑思维、归纳思维等,那有思考过它们究竟是什么?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?它们和我们要处理的问题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?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。
一、什么是思维?思维为什么会混乱?
大家应该都听过逻辑思维、创新思维、分析思维、双赢思维,那这几个思维的含义都是一样的吗?不是的。逻辑思维、创新思维、分析思维中的思维指的是思考的方法,双赢思维中的思维指的是思考的角度。思维是指思考的角度和思考的方法,思维的方法就是思考采用的手段或路径,思考的对象是“信息”,思考在运用思维的方法对“信息”接收、处理及传递后,就产生思考的结果——思想。
那为什么思维会混乱?思考的基本单元是“神经元”,思考运用的是“神经网络系统”,人类天然的思维方式是“发散思维”,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,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,其中部分会转化为“经验”,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热点区域,当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时,人脑会习惯性地走向热点区域,由此,人脑的天然的发散思维会转变化以“经验”为导向的发散思维;以“经验”为导向的发散思维的特征是无序化与碎片化,这是我们思维出现混乱的本质原因。
二、 如何让思维更高效?
为了让思维更高效,首先需要明晰问题,问题分为question和problem。question需要我们的回答;problem需要我们解决;二者分别需要我们的“知”和“行”;“知”与“行”的背后都需要“知识”,知识是信息的组合,信息由思考来调动,思维是思考的方法,由此可以看出问题的回答与解决都离不开思维。因此,需要我们重视思维的训练。
针对question:我们需要知识去回答,在掌握“知”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学习和创造知识,因此就产生了在学习和创造的不同阶段需要思维工具的组合,这是第一类系统思维;

针对problem:我们需要用行动去解决,为此需要遵循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流程,这就产生了不同阶段需要的思维工具的组合,这是第二类系统思维。

三、什么是系统思维?
系统思维之所以是一个系统,关键是在学习知识(回答问题)与应用知识(解决问题)的不同阶段,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,这些思维方法的有序组合,就是系统思维。即系统思维是思考的角度与思考的方法的有机结合。
在学习知识时,系统思维是我们在了解、记忆、理解、应用及创新知识的不同阶段运用的不同思维工具的组合;
在解决问题时,系统思维是我们在界定、分析及解决问(problem)时,不同阶段的不同思维工具的组合。
四、人才培养
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定不能是培养人才,对企业来讲,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更好地解决问题。解决问题在本质上需要的是行为的优化及改变。以目标为导向,以问题为核心,以行为为对象是一切企业管理的最底层逻辑。
人才培养解决的是行为背后因素中的能力维度,并不能改变职业人的动机。当职业人动机不变时,只是能力的改变无法实现行为的真正改变;职业动机的改变需要的管理工具是激励,而不是培养;只有能力可以培养,但是传统的培养往往关注的是职业人的认知(知识),而忽略了对职业人思维方式的培养。
那为什么要培养职业人的思维方式呢?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能力是什么?能力是一个职业人用于解决问题所必备的要素。岗位的能力由思维、技能及认知组合而成,它们的关系是思维调动我们掌握的知识,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再结合技能转化为有效行为。与岗位相关联的还有胜任力,胜任力体现对某一个岗位的胜任要求。胜任力是一个人行为的背后因素,没有胜任力,就不会有胜任一个岗位的行为,因此不能把胜任力理解为行为。胜任力包含动机、态度、能力、技能、知识、生理条件、心理条件、职业修养、职业性格等。
知识是信息的集合,不能直接就定义为能力的构成要素,知识(Knowledge)只有转化为认知(Cognition),即转变为一个人掌握后的知识,才能转变为能力的构成要素。认知=人类对某项知识的掌握程度,它分为6个等级:了解、记忆、理解、应用、融会贯通、创新。
技能是某种操作的熟练程度。大多数人认为知识和技能二者不可分割,其实,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的来理解:
1. 技能直接产生行为;
2. 知识需要被分析、整合后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;
3. 方案需要通过技能呈现(或者说出来,或者写出来)。
从思维、技能、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,企业首先需要培养职业人的思维方式,这样所有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站在同一角度,即系统思维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。

想持续了解相关信息,请关注科实卓越。
